写在前面:成都大学斯特灵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工作模式。截至2025年4月15日,学院共有123人喜获海外硕士offer,占毕业生总数的61.19%。其中42人成功斩获世界排名(QS/US News/Times)前100位大学的offer,占海外深造学生人数的34.15%。即日起,“橙斯先锋”栏目特增设“优秀毕业生”板块,将邀请多位优秀毕业生代表进行专访,带您一同领略他们的成长蜕变,聆听那些在斯院发生的励志故事,一同感受青春的无限可能。
(文/贺泽斌 图/钮芷莹)在成都大学斯特灵学院,有这样一位青年,她以表达为舟,以行动为桨,在学业、实践与国际交流的广阔海域中破浪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她就是2021 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钮芷莹,目前已收获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QS排名前50高校研究生offer6封,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用声音与文字让世界听见心跳共振的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听听她的自述:

相遇成大,开启逐梦之旅
我当初选择斯特灵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因为对新闻传播的热爱,以及对这个专业良好发展前景的看好。这个专业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对新闻、宣传、营销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大体育+大数据+大健康+大传播”的课程设置不仅教会了我前沿的媒介知识,还培养了我的创新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通过学习编程、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性。
但要学好中英特色兼具的专业课程并非易事,我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在语言学习方面,我和同学们使用智能翻译工具实时转录外教上课内容,同时参加学院设置的GE、EE课程提升语言能力。对于中英不同教育体系下的专业培养,我通过查论文、做预习、提前和外教预约一对一辅导等方式来应对,小班制教学让我得到了外教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逐梦表达,“辩”出青春锋芒

我与表达的缘分,早在大一便已悄然萌芽。那时,我站在空荡教室的黑板前,用粉笔郑重写下“斯特灵学院辩论队”八个大字。没有教练的指导,没有学长姐的经验可循,只有一群心怀热爱与理想的青年,凭借着对辩论的执着,在凌晨三点的电脑屏幕前,在被咖啡渍浸透的辩稿里,日夜打磨着思维的锋芒。
每天至少五小时的备赛与训练,让我在辩论的舞台上迅速成长。从剖析科技与人性的悖论,到探讨传统与AI创新的张力,我在每一次交锋中学会了为不同立场发声。这份热爱与坚持,让我所在的辩论队如愿站上了“雄辩杯”的决赛舞台,也让高中时便坚守的辩论梦想照进了现实。从“星河杯”冠军暨全程最佳辩手,到华语辩论世界杯成都赛区杰出成员,辩论于我,早已不是简单的胜负场,而是用思想碰撞出光芒、用语言传递力量的舞台。
新闻为媒,书写时代故事

“表达的疆域,远比辩论场更为辽阔。”我深知这一点,所以将新闻传播作为了自己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方向。连续三年专业排名位居前列的我,在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成为了我手中的利刃,让我在融媒体中心的采写报道中游刃有余。
我走进长松村水蜜桃合作社、梦里桃乡桃硅谷科创园,用文字与镜头记录下乡村振兴的甜蜜成果,让那些藏在乡野间的丰收故事走进了千家万户;我采访四川长风致远科技有限公司,触摸国产新型加固型计算机的行业脉搏,将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前沿动态传递给大众;我参与天府蓉城教育周,见证各地幼师与儿童们在交流分享中闪烁出未来的希望之光。
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期间,我深入川西村落访谈,彝族阿嬷手中的荞麦饼,成为了我拍摄的《田埂上的中国》里最温暖的注脚。在这些实践中,我将专业与情怀熔铸成有色的故事,用键盘敲击出对时代的回应。
语言为桥,跨越文明断层

对语言的理解,不应止于母语的范畴。秉持这样的观念,我苦学雅思,7.5分的成绩是最好的证明,但这背后更是我对不同文化的深刻洞察与尊重。在南亚青年交流论坛上,面对印度女孩关于用外语表达母语文化的疑问,我以“一叶知秋”的翻译为例,生动地阐述了语言作为文化棱镜的魅力。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大运会的经历,我作为大运会组委会的随员志愿者,用流利的英语与各国友人交流,收获了德国组委会官员赠送的徽章、水杯、文化衫和写着“福”字的明信片。这些经历让我明白,语言不是巴别塔的碎片,而是散落世界的密码,等待有心人拼凑出文明的全息图。
借助学校学院搭建的国际化交流平台,我积极参与各类项目,如“新青年”全球胜任力项目,深入研究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议题;与来自15个国家的全球媒体记者共议气候变化,我用自己的专业与热爱,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让不同文化在对话中共振。
回顾荣誉,感恩奋进之路

回顾大学时光,我心怀感激。作为中共党员,我连任成都大学斯特灵学院分团委副书记、辩论队教练。在学业成绩和综合能力方面,我取得了一些成绩:荣获四川省优秀毕业生、成都大学优秀毕业生等称号,并获得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校特等奖学金、成都大学五四“青春・典范”称号、十佳共青团干部等20余项荣誉,以及第八、第九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四川省银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四川省二等奖等各类比赛奖项近40项。
在申请国外高校研究生的过程中,我凭借自身优势,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与支持下,收获了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QS前50高校的研究生Offer(含奖学金)6封,并受邀参与香港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笔面试。面对这些成绩,我始终保持着谦逊与感恩。每一份荣誉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与坚持,是学院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与陪伴。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今天的我,让我在学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汗水和拼搏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未来展望,勇立潮头再出发
如今,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我回望自己的大学时光,心中满是感激与不舍。我感激成都大学和斯特灵学院为我提供了如此广阔的平台,让我能够接触到中英方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围;我舍不得那些与我并肩作战的队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他们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温暖与力量。
对于未来,我有着清晰的规划。我将继续深造,在新闻传播领域深耕细作,用所学知识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希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继续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后言:钮芷莹用她的青春与热情,诠释了什么是勇敢地表达,什么是不断地跨越。她的故事,正激励着每一位斯院学子,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言弃。正如她所说:“为远离无知与麻木,为免于恐惧与匮乏,为自由及平等——勇敢地表达。” 她将带着这份信念,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与发现,让自己的青春在表达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